模壳安装及其模板支架的安装与拆除工艺

模壳安装及其模板支架的安装与拆除工艺

模板的作用与要求:

模板系统包括模板、支架和紧固件三部分。它是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形状和尺寸,在硬化过程中进行防护和养护的工具。为此,要求模板和支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位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工艺要求。

施工工艺:

(一)、柱模板     

柱子的断面尺寸不大而比较高。因此,柱模板的构造和安装主要考虑保证垂直度及抵抗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与此同时,也要便于浇筑混凝土、清理垃圾与钢筋绑扎等配合问题。

柱子的模板底部应开有清理孔。沿高度方向每隔2米左右开有浇筑孔。柱底部要有钉在底部混凝土上的木框,用来固定柱模板的位置。为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拼板外要设柱箍。

在安装柱模前,应先绑好钢筋,测出标高在钢筋上,同时在已浇筑的基础顶面或楼面上固定好柱模板底部的木框,弹出中心线,根据柱边线及木框竖直模板,并用临时支撑固定。同在一条轴线上的柱,应先校正两头柱模板,再在柱模板上口中心线(或边线)拉一泥水线来校正中间的模板。

(二)、梁模板

在密肋部位,梁的跨度较大和宽度都大。梁下面一般是架空的。因此,混凝土对梁模板既有水平侧压力,又有垂直压力。梁模板及其支架要能承受这些荷载而不致发生超过规范允许的过大变形。

当框架梁高同肋梁高时,其大样同图一;(“L”表示模壳内侧至主梁边长度)

梁模板主要由底模、侧模、夹木和支架系统组成。为承受垂直荷载,在梁底模板下每隔一定

间距用顶撑顶住。顶撑底要加铺垫板以使顶撑传下来的集中荷载均匀传给地面。为承受混凝

土侧压力,底部用夹木夹住,并加斜撑和水平拉条固定。

梁模板安装时,下层楼板应达到足够的强度或具有足够的顶撑支撑。安装顺序是:沿梁模板

下方地面上铺垫板,在柱模板缺口处钉衬口木档,把底板搁在木档上,接着立起靠近柱的顶

撑,再将梁等分,立中间部分顶撑,最后把侧模板放上,在侧板底下铺钉夹木,再钉上斜撑

、水平拉条。有主、次梁模板时,要待主梁模板安装并校正后,方可进行次梁模板的安装。

底模板安装后,应检查并调整标高。

(三)、楼梯模板

楼梯模板要倾斜支设,且要能霰成踏步。在楼梯放线时,要注意每层楼梯第一步与最后一步

的高度,防止因疏忽楼地面面层厚度的不同,而造成高底不一,影响使用。

现浇结构模板的安装和预埋件、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模板的拆除

(一)、拆模顺序

一般是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

(二)、拆模应注意的事项

拆模时,应尽量避免混凝土表面或模板受到损坏,注意整块落下伤人。拆下的模板,有钉子的,要使钉尖朝下,以免扎脚、伤人。拆完后,应及时加以清理、修理。按种类及尺寸大小分别堆放,以便于下次使用。已拆的模板及其支架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承受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更为不利时,须经过计算、验算,加设临时支撑。

(三)、侧模、非承重模板的拆除

侧模以及非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到损坏时,就可以拆除。